“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初赛四强名单新鲜出炉,植物工厂商业化成赛事角逐焦点
经过两天的线上答辩和激烈角逐,第五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初赛结果揭晓!中国农业大学组建的赛博农人队(Cyberfarmer)、上海企业欧普照明牵头的OPPLE智莓队、上海交通大学领衔的莓立方队和浙江企业塔金麦主导的拟生态队四支队伍突围成功,闯入决赛。
本届大赛共吸引全球46支团队、超300人报名,其中17支队伍来自俄罗斯、日本、韩国等海外国家。经专家首轮筛选,22支队伍进入初赛。
最终决赛将于9月在上海农业科创谷举行。届时,四强队伍将根据各自设计的搭建方案分别落地一个50平方米的植物工厂,自主选定国产草莓品种,展开为期6个月的种植比拼。赛事评审将从植物工厂设计与建设、种植成果、成本与能耗、路演与文本总结等维度进行综合评估,最终获胜队伍将分享总额超过100万元的奖金。
“四强”亮绝活
勾勒未来农业新图景
晋级决赛的四支队伍,在科技农业掌控力、人工光种植、AI应用及生态育苗等方面各展所长。针对赛制,初赛队伍需提交长10米、宽5米、高4米的植物工厂建设方案以及国产草莓种植方案,由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赵春江在内的12名专业评审打分。“用工程科技实现人工光智能化生产,以AI赋能草莓工厂化实现节能、高效与增产,是本届大赛的核心亮点。”大赛评审委员会主席赵春江强调。
作为核心技术主办方,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依托其多年草莓植物工厂研究经验及全球首个草莓香气光配方数据库,负责制定大赛赛事细则和执行细节,从顶层设计上塑造可复制的草莓植物工厂种植范式,并为本次创新大赛提供全程技术支持。
节能增效大比武
易游yy体育海内外团队秀“黑科技”
随着“多多农研科技大赛”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越来越多具有国际背景的农业科研机构、种植企业组队参赛。
在初赛现场,来自韩国的K垂直农场(K-Vertical Farm)团队展示了圆柱形的植物工厂新型灌溉系统,其创意性和实用性获得了评委的高度认可。本次大赛评委、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周艳虹表示,植物工厂节能设计的场景适配性、对人工光草莓种植难点的认知深度和实操经验、种植技术是否创新和完备、AI管理策略的可操作性与实效性,以及单位面积产量及品质的量化预期,是本次初赛评审关注的重点。
国内团队表现同样亮眼:“五朝元老”赛博农人队今年设计的八列可移动式栽培架,让评委眼前一亮。相比固定的栽培架,他们的“创意”在预留穿梭空间的同时,将空间利用率提高到200%,预计容纳粉玉草莓4088株,180天采收1600公斤,生产效率远高于目前的大田种植。
能耗方面,赛博农人队将上届比赛研发的多源节能调控技术“发扬光大”,通过引入外界冷源降温,使空调能耗降低40%以上,同时通过冷凝水回收,将水分生产效率提高300%以上。此外,他们还建立与草莓“生物钟”相匹配的LED光照策略,找到最佳光照时长和强度,既显著提高草莓的花芽质量,提升产量和品质,又“让电费花得更值”。
上海交通大学领衔的莓立方队聚焦AI算法,一套智能种植系统可以根据草莓的生长特性建立数字模型,并结合人工智能算法,自动、实时调节植物工厂里的光、温、湿等环境条件。系统还会不断积累、学习种植数据,优化种植算法,实现更好品质、更高产量。
该团队表示,其设计的植物工厂生产数据和整套AI算法系统可以进一步沉淀为数字产品进行销售,这是他们在寻求商业化方面的创新想法。大赛评委、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李道亮评价称:“他们的方案展现出基于作物表型建立精确识别作物养分的人工智能算法优势,人工智能与种植工艺结合的特色非常突出。”
另一支决赛晋级队伍——拟生态队背靠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队长蒋桂华是该院草莓育种与栽培专家,选育过“越秀”等8个国产草莓品种。该团队的核心思路是模仿自然生态环境,以“水”为载体,精准控制植物生长所需元素,建立一个可控的闭环系统,以达到零污染零排放的绿色种植目标。
对于模拟自然生态的水培系统面临根系溶氧不足等情况容易出现烂根的问题,他们通过在营养液中加注溶氧和应用微生物菌剂的方法,可以减少根系病害。目前,该模式已在新西兰、卡塔
【来源:上海三农】